前言

       中城小学历史悠久,教泽深长。历任校长治学有方,教师教学严谨,学生勤奋好学,学校成绩卓然,学生人材辈出。诸如台湾实业家、应氏围棋计点制创始人应昌期先生、国家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祖祥博士、国家科学院颜鸣皋院士等,均先后于中城受业,其他散布于全国各条战线上卓有成就之英模、先进工作者更不胜枚举。

千年古镇 教育渊源

       千年古镇慈城,原为慈溪县治,文风鼎盛,人才荟萃,饮誉浙东,乡人历代重视教育。镇内还完好地保存着诸为尚书第、状元第、探花第、布政房、察院巷、进士第、太史第等古建筑。据统计,自唐开元设县以来慈城共计状元5人,进士519人,素有“鼎甲相望,进士辈出,举人比肩,秀才满城”之誉。

借用孔庙 创办新学

       清末,西风东浙,有识之士,深知兴教育、倡科学之重要。1904年,当地仕绅任仲莘、凌受益、姚蕴之等倡议,借孔庙西侧办学,名“中城蒙校”。1905年,清政府下令废科举,兴新学,次年,学校更名为“中城高等小学堂”,聘凌受益先生为校长。

治校有方 声誉日隆

       1911年,应星耀先生毕业于省立宁波师范学校,应聘来校任教,两年后(1913年),举为校长。应先生长校后,以新学制改革教学内容,聘请高水准教师来校任教,于校内设立图书馆、小银行、小邮局、小商店等,使学生学习管理。于高年级增设英语、速记等课程,建立童子军乐队,挂牌设立“民众问字处”、“民众代笔处”,努力体现学校教育与社会、家庭相结合之教育思想。学校的声誉日隆,学生人数增至四、五百人。

同仇敌忾 毅然停学

        1937年,“七·七事变”,抗日战争爆发,中城师生目睹山河破碎,国土变色,愤然投入抗日救亡宣传运动中,四处演讲,控诉日寇暴行,号召团结救国,抵制日货,募筹救款,支援前线战士,并演出《山河泪》、《以身许国》等剧,激励民众抗日爱国热情。 1939年初,风声紧迫,学校迁至上岙东山庵。4月13日,日机轰炸慈城,大成殿受炸,学校迁至东岙徐氏宗祠等地上课。1941年4月21日,县城沦陷,学校停办,应校长被迫走避上海。(图为老校长应星耀先生及抗战时期校舍)

抗战胜利 重行复校

       1945年8月,日寇投降,八年抗战胜利,国土重光,应校长返回故里,力图复校,然学校于敌占期间,损毁严重,屋宇倾杞,课桌椅等教学用品荡然无存。后幸得任秉道、陈润水、林瑞定等先生鼎力支助方得修复校舍,于1946年初,重行复学。

服务群众 稳步发展


       1949年,新中国成立后,学校由政府接管改名为慈城第二小学,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,学校规模逐年扩大,教学质量稳步提高。1953年,慈溪县治迁至浒山,慈城划归余姚县管辖,学校易名为“慈城区中心小学”。1959年,被评为宁波地区教育先进单位。十年动乱中,学校一度由宁波粮机厂接管,工宣队进驻,学校更名为慈城粮机厂“五七”学校。1977年,动乱结束,学校重新恢复“慈城第二小学”原名。

重建中城 泽被乡里

       1988年,应星耀先生长子应昌期先生回故乡寻根省亲,并莅临母校,故地重游,不甚喜悦。见学校管理有方,孔庙保护完好,甚感欣慰。应昌期先生缅怀先父一生热心教育之业绩,为弘扬先德重振中城雄风,决定由应星耀先生之孙应明皓君为代表人捐资140余万美元重建中城小学。1989年5月4日,举行隆重的捐资仪式,同日成立中城小学校友会。老校友应昌世先生为总规划,聘请高级建筑师冯崇元先生精心设计。新校舍于1989年9月14日奠基,于1991年9月1日启用,恢复中城小学原名。新校舍建筑别致,设施齐全,占13000平方米。建筑面积10035平方米,为当时国内之第一流。1991年,学校被确认为宁波市市级实验小学。

建章立制 科学管理

中城小学
       学校历来注重办学传统,百十年来,经过多任校长努力,建立了一系列制度,培养了一支师德好、业务精、理念新、结构合理,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学习型教师队伍。学校建立校长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,各部门各司其职,为提高管理效益建立起一整套比较系统、科学的规章制度。2004年学校又在宁波市公立小学率先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,制订了《中城小学学校管理手册》,使得学校工作步入科学化、法制化的轨道,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,推进了学校两个文明建设。自1991年以来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、浙江省文明学校、浙江省示范学校、浙江省绿色学校、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、浙江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纷至沓来。

教学和谐 春色满园

       学校以科研求质量,以课题引领学校文化建设。聘请教育科研专家学者作指导,制订研究计划,落实研究课题,交流经验,裨益教学,颇见成效,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,学校持续发展的局面。学校多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。

活动引导 全面发展

       “注重特色,发展特长”是中城小学的办学传统,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,举办大型活动和学生社团等,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到实处。并逐渐在围棋、信息技术、艺术教学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。让学生在活动中,动手、动脑,发挥充分的自主权,尽情施展才艺,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。

尚德求真 培育新人


       学校德育工作中,坚持以 “慈孝”为文化核心,将育人过程渗透到学生活动之中,在活动中体验,在活动中学习。并通过编写德育教材,提炼了“责任”、“孝敬”、“和善”的慈孝内涵,为慈孝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通过品读经典、感悟亲情、感恩社会等活动,拓展和加深慈孝文化的原有空间。

开放办学 融合社会

      中城小学历来重视对外交流。早在1995年就组织师生赴台湾访问,以棋会友。新校舍重建以来,迎接了来自日本、台湾、澳大利亚等教育参访团的访问,迎接了多个省市外学校的参观。被邀请参加第三届中欧教育论坛和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论坛。与台湾新北市实践国小结为姊妹学校,定期互访。

谢谢观看

中城小学

您好,您当前打开的这个微课,可以控制当前其他设备打开的所有这个编号的微课

您好!
您当前打开的这个微课是受控的,您不能做任何操作和快进翻页!

对不起!
本课目前受到控制,您不能做任何操作和快进翻页!

您好!
教学模式已经关闭,您可以自由翻页!

您好,当前的教学模式已经关闭,您可以恢复控制当前其他设备打开的所有这个编号的微课

收藏和分享,点击这里

+ 1

配音权限码

录音中

00:00

评论“百年中城——学校发展史”

输入您想回复的内容吧!

百年中城——学校发展史

长按二维码保存或发生给朋友吧!

百年中城——学校发展史

来自:中城小学
+1

请先输入你就读的学校,
才能再选择你就读的专业哦!